找到相关内容6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

    常年巡山护林;黄梅五祖寺内黄梅树是寺中一景,当年弘忍大师开山时,带领13OO位僧众,植树造林,美化东山,至今仍存弘忍大师亲植的油朴树数十株,五祖寺的枇杷树,被世人誉之为“东山一绝,果中之王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0551639.html
  • 大足石刻的旅游思考

    龙水镇的小五金享誉全国,琳琅满目的小五金也是一种旅游资源。  大足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,有龙水湖优美的自然风光,有温泉、瀑布、溶洞、有西山林场和罕见的桫椤园,还有农业生态区,如冬菜园、荷花山庄、枇杷山庄...

    邹世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0655410.html
  • 藏文典籍装帧与命名特点初探

    《大业杂记》载:“新翻经本从外国来,用贝多树叶。叶形似枇杷,叶面厚大,横作行书。约经多少,缀其一边,牒牒然呼为梵夹。”梵夹本的书籍装帧是受印度贝叶经的影响所形成的。   贝叶是贝多罗树叶,由于具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0567104.html
  • 南少林之谜:两百多年前为何突然消失无影踪?

    干部突然想起:在村委会后侧的枇杷林中,有个寺院的遗址,村里老人都说叫林泉院,遗址上还有练功场、钟鼓楼、梅花桩的痕迹。   此时,专家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,“僧兵”的石槽出自林泉院。那么,林泉院会不会就是...时间匆匆而过,考古队员在这片枇杷林的土地下,挖出了大量古代的陶瓷器。   大部分瓷器底部的墨迹已经模糊难识,只有几件写着‘林泉’、‘泉山’等墨书。显而易见,考古队并没有找到林泉院存在的直接证据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050838.html
  •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(1)

    佛图人诗》一卷。老师很喜爱天资聪慧的赵朴初。喜爱归喜爱,在当时的教育制度下,打板子的事也是有的。五月的一天,蔡先生不在。小同学们看到院子里花坛上一棵枇杷树,结满了黄橙橙的枇杷,童心大发,上去摘了一些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2261633.html
  • 明朝艺术史之建筑艺术

    环览园中奇秀。厅北有一座临池平台,隔水相望,可欣赏岛山林木亭榭。厅南有小潭、曲径和黄石假山。厅西沿曲廊,接小沧浪廊桥又入水院。厅东经过圆洞门而及枇杷园,内有轩廊小院数区绕以波形云墙如复廊,植有枇杷、海棠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2470072.html
  • 如是斋琐议

    因何不倩鳞鸿寄,想伊只诉薄情人,官中谁管闲公事。后殊自缢于枇杷树下,轻簿子更之曰:枇杷树下立多时,不言不语厌厌地。   又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云:   族伯父彦远言,少时识仲殊长老,东坡为作安州老人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284362.html
  • 清远法师专访--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

    当年弘忍大师开山时,带领13OO位僧众,植树造林,美化东山,至今仍存弘忍大师亲植的油朴树数十株,五祖寺的枇杷树,被世人誉之为“东山一绝,果中之王”;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和荆州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慈悲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09260410136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四(过堂/斋.上供.普佛)

    智慧灯红焰交加,净瓶杨柳洒堪夸,橄榄共枇杷。蒙山   雀舌茶奉献,酥酡普供养释迦。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,衣献法王家;百宝   明珠奉献佛菩萨,衣献法王家。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(三称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1268226.html
  • 從喻嘉言之醫學三書看佛教對中醫的影響

    ,為此喻氏在竹葉石膏湯古方的基礎上創制了著名的清燥救肺湯(桑葉、古膏、黨參、甘草、胡麻仁、阿膠、麥冬、杏仁、枇杷葉),此方既能清燥,又可養氣陰,治療秋季燥邪或燥熱之邪犯肺,乃至氣陰兩虛之症,每起沈屙,...

    申俊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1743571.html